了解他人——让他人成为一面镜子,是认识自身的绝妙途径。我们需要一副透镜穿过外貌而直视我们内在品性。

存档灵魂:


【德】亚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第21节


一个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随时准备做并且也能够做到以下两件事(认识到这一点将使他大获裨益):它们是防患未然与豁达大度,前者使他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使他避开冲突与争吵。


一个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的人绝对不应抛弃任何在自然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尽管他极为邪恶、粗鄙或荒唐可笑,而应该把他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接受下来,所谓不可更改,是因为它是一种内在本性的必然结果;身处逆境,他应牢牢记住曼菲斯特的话:世界上总有傻瓜和恶棍。倘若他另行其事,那么,他无疑是犯下了弥天大罪,是向被他抛弃的人进行生死挑战。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自己独特个性,诸如他的道德品格、他的理智才能、他的性情或体格;如果我们谴责他,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那么,除了使我们卷入一场拼死冲突外别无他择;因为,事实上我们使他落人了这样一种境地,即他只有改变自己,重新做人,方有生存的权利——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他的本性决定了他的一切。


所以,如果你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就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拥有按其特性生存的权利,无论其结果将是什么:你应当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顺其自然,恰如其分地利用其特性,而不应希图对其本性有任何改变,或随意谴责它。这便是“待人宽容如待己”这句格言的真实含义。无论如何,这是一项其难度和正确均成正比的任务;那些避免与其同类过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容忍别人的艺术可以通过对无生物实施耐心的方法而习得,根据某种机械的或普遍的必然力,这种忍耐顽强地阻止了我们行为的放肆——是日常生活所要求的一种宽容方式。如此获得的宽容或许也适用于我们与之交往的人,我们要使自己习惯于将他们的对抗——无论在何处遇到这种对抗——看作他们本性的必然结果。他们赖以反对我们的就是支配非生物的对立的同一条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法则。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愤慨,就如同跟一块挡住你的去路的石头生气一样愚蠢可笑。与人交往的最明智的办法是决心利用那些你无法改变其本性的人。


第22节


一个人只要与另一个人开始谈话,哪怕是极琐碎的话题也立刻能感觉他们之间在智力、气质上的差异或相似,这种差异或相似显示得如此迅速和容易,令人大为吃惊。当两个本性迥然相异的人谈话时,其中一个人所说的几乎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惹恼另一个人,并且,尽管谈话转向最怪诞的话题或双方均无任何真正兴趣的话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会导致不快的气氛。另一方面,本性相近的人则立刻会感到彼此间的一种默契;如果他们的脾气完全相同,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将是极为和谐一致的。


这使两种情况得到解释。首先,它表明为什么正是一般的普通大众如此喜爱交际,为什么正是他们能在任何地方找到称心如意的伙伴。唉!这些善良、可爱、勇敢的人们。这正是他们与那些非凡人物的差异;后者越是非同寻常,越是不爱交际;所以,如果他们在孤独中偶然遇到一个其本性中有某种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东西的人,如果这种心灵的共鸣不是转瞬即逝的,那么,他们将感到极大的喜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是关乎双方的。伟大人物像雄鹰那样总喜欢把栖巢孤零零地筑在高处。


其次,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气质相近的人如此迅速地一拍即合,仿佛他们彼此都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两个心心相映的灵魂。当然,普通大众由于其经验和低下的智力而有更多的机会碰到这种情况,相反,那些生活富裕而性格怪僻的人则极少碰到这种情况:我之所以称之为性格怪僻仅仅因为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的人。


例如,一大帮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组成一个团体,倘若他们中间有两个恶棍,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彼此认出对方,仿佛佩戴一种相类似的标记,并且,他们立刻会聚在一起密谋不法行为或反叛行为。同样,如果你能想像——这是不可能的——在一大群才智超众的人中,有两个傻瓜,他们俩肯定会同病相怜,并且马上会暗自庆幸在这个团体中终于找到了知音。


看到这样两个人——尤其如果他们道德败坏、头脑愚钝——彼此一眼相中,很快成为知己;看到他们笑容可掬、欢呼雀跃地扑向对方并互相致意,仿佛他们早巳是多年的老朋友,这实在令人悚奇不已;——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信奉佛教的轮回说,以为他们前世的生存形态具有相似性。


尽管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是协调一致的,但他们仍互相保持间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之间仍会产生一种偶然的冲突。这应归咎于心境的差异。你很难发现精神状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这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地位、环境、健康以及此时此刻的思绪等不同有关。这种种差异使得那些性情极为相近的人也会产生不和谐。调整情绪——仿佛将温度调到一种常温——以消除不和谐,这是一种要求达到高层文化的工作。情绪的均衡是产生稳固的友谊的范围,这一范围是由情绪波及的交往伙伴来调整的。例如,当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并带着某种客观的令人感兴趣的事——它对所有人都产生作用并以同样的方式发挥影响,无论它是什么:一种共同的危险或期望,某件重大新闻,一次奇观,一场比赛,一段乐曲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你将发现它们会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鸣并使每个人都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好奇心。在他们中间将会产生一种普遍的愉悦感,因为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能够压抑所有私下的或个人的兴趣而导致情绪的协调一致。


倘若没有我所说的那种客观的事物,那么,一般来说,总有某种主观的东西。一瓶葡萄酒能引起融洽的友好感情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了,甚至茶和咖啡也常用于同样的目的。冲突不和作为情绪差异——这种情绪往往是偶然的、暂时的——的结果如此轻而易举地侵入所有的社会交往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记忆总是理想化的,有时甚至是神圣化的,由于我们无法保留所有转瞬即逝的印象——这些印象曾在某些偶然的场合和时间纷扰进我们,——从而使我们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曾经有过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就此而言,记忆犹如一只模糊的照相机镜头:它将一切均收进镜头中,所阻产生了比实际景致更美好的画面。就人而言,被摄入记忆的镜头则常常没有一点效果,因为,虽然记忆的理想化倾向需要时间的协助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它又立即开始作用。因此,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间隔再去见你的朋友或熟人才是理智的;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你将注意到记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第23节


人不可能目测自己的身高。让我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你不可能从别人身上看到比自己更多的东西,你的才智全然决定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倘若你是个低能儿,那么,即使他们4‘智超群也对你毫无影响;你所看到的仅仅是他们个性中最平庸的方面——换言之,仅仅是那些品性和气质中的弱点和缺陷。你对一个人的评价仅局限于他的不足之处,你看不见他的优秀的精神素质,就像盲人看不见色彩一样。


从一个笨人身上是看不见才智的。在批判别人作品的尝试中,这种批判所具有的知识等级是这种批判的本质部分,这正如作品本身的观点是作品的精华一样。


因此,与他人的交往涉及到将水准降至同等的问题。一个人所具有但不为其他人所同时具有的素质在他们碰到一起时就不会起作用;当一个人为其同伴作出牺牲时,这种自我牺牲并不能博得他人的赏识。


一想到大多数人是如此地卑鄙肮脏、如此地麻木不仁,换言之,如此地庸俗下流,你将明白除非你自己变得跟他们同样庸俗下流,否则你绝不可能与他们对话。就此面言,粗俗行为如同电流,极易传导。你也将完全懂得“自轻自卑”这句话的真实和恰当的含义。并且,你会很乐意避免与那样的人交往,即他与你交往的唯一可能之点恰恰是休本性中的那一部分——它曾是你最没有理由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所以,你将领悟在与傻瓜和笨人打交道中,能够显示你的聪明才智的唯一办法是不与他们交往。当然,这意味着当你踏入社交界时,你可能常常感到自己像位应邀出席一次舞会的出色舞蹈家一样,当你到达舞场时,立刻发现所有的人都是跛子:和谁跳舞呢?


第24节


我感到我敬重这样的入,即他是一百个人嘲可的出类拔萃者,——当他正在等待或无所事事地坐着时,总是忍不住用碰巧拿在手中的东西,比如棍子、小刀或餐叉等,敲得咯咯作响或挥舞着打拍子。他很可能正在思考着某个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观察力完全支配了他们的思考力;他们似乎只有置身于喧嚣之中才意识到存在;除非他们碰巧正在抽烟,因为这也同样可必达到类似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眼观耳听,注意着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


第25节


拉·罗彻福考尔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一个人既想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又从这同一个人那里体验到挚爱是十分困难的。倘若如此,我们将不得不进行选择,或者是从我们的同伴那里得到尊重,或者是爱。


他们的爱总是自私自利的,虽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我们过去为赢得这种爱而常用的手段并不总是使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一个人被另一些人所爱主要地是通过这种方式亦即言谈适中、举止稳重而博得后者的好感和聪明的印象。但是,他就必须坦白直率而无矫揉造作——不仅仅是出于忍耐。从本质土说,这也是一种蔑视。这使人想起爱尔维修的极真实的评论:“衡量我们才智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是它必然使我们得到满足。”如果把这一论断作为前提,则很容易推导出结论。


至于说到尊敬,情况恰恰相反。很难勉强使别人尊敬你,这其中的理由是极难揭示的。因此,与爱相比较,尊敬能给人以更为真实的满足,因为它总是相关于个人的价值,而爱则并不直接相关于个人的价值,爱在本质上来说是主观的,而尊敬则是客观的。毫无疑问,被人爱要比受人尊敬更为有用。


第26节


大多数人是如此地主观武断,以致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什么事物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只要一说话就总是先考虑自己,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为那些最偶然的但又对他们个人发生影响的小事所吸引和侵扰,这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由于他们没有精力去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判,才使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成为这种样子;他们无法正确地分辨什么是他们的若趣,什么是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太容易被激怒和烦扰,以致于在与他们讨论任何非个人的问题时,你必须小心翼翼,尽可能使你们的谈话避免涉及你面前的这些可敬而又敏感的人。因为,你将要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有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实际上,人们对那些与他们个人无关的事才真正的漠不关心。他们对任何真正的、吸引人的经验知识和美好的、神奇的、有趣的事物都无动于衷:因为你们不可能理解或感受它们。但是对于任何打扰他们无聊的虚荣心——哪怕以最间接的方式,——或者从不利的方面影响了他们那极宝贵的自我的事物,他们则极为敏感。在这方面,他们就像被你无意中踩了一下的小狗,立刻会尖声狂吠起来;或者像浑身长满疮肿和疖子的病人,你必须以最大的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碰触。在一些人中,其敏感性已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倘若他们正与某人谈话,而对方显露或没有完全隐藏他的才智和精明,他们就会视此为一种公然的侮辱;尽管他们当时掩饰了自己的不快,但是,事后与他们谈话的人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绞尽脑汁地回顾自己究竟可能说了些什么而引起了他们的怨恨和愤怒。


但是,这正如易受别人恭维谄媚一样,他们也易被别人拉拢争取;这便是为什么他们的判断通常总是破绽百出以及他们的意见总是摇摆不定的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判断或意见不是依据事实上的正确与错误而裁定的,而是根据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或阶层的偏好来决定的。所有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上述这样的人中间,意志力极大地支配了知识;因此,他们那贫乏的理智已完全服从于意志,并且,一刻也不能摆脱这种从属的地位。


占星术为这些人的那种可悲的主观性提供了极其动人的证据,这促使他们把一切都看作仅仅与他们自己有关的事物,却没有想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直接关涉于个人的。占星术的目的是要将天体的运动引入可悲的自我之中,以便在天空的一颗彗星与地上的人类纷争和罪恶之间建立某种关系。


第27节


无论是当众、或是在社交中、还是在书本中,错误的陈述一经作出并被大家所接受,——或者说,无论如何没有被驳倒——你就没有理由感到失望或者认为还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当你想到问题将会逐渐受到检验而弄个水落石出,它将受到深思熟虑、反复讨论,并且一般说来,最终总会得出正确看法时,你应当为此而感到宽慰;所以,只要经过一次——次数的多少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每个人都将立刻明白一个头脑清晰的人是如何理解问题的。


当然,同时你还必须有极大的耐心。一个众人昏聩而唯独他头脑清醒的人就像一个这样的人,即他生活于其中的城镇中,所有的钟都不准而唯独他的表是准确的。他只知道正确的时间;然而,这于他又有何用呢?因为,大家都以错误报时的钟为准,甚至那些知道唯有他的表才是正确的人也不例外。


第28节


人像孩子一样,如果你溺爱他们,他们就会变得任性顽皮。


因此,对任何人都不要过于溺爱和仁慈。你可以视此为一条普遍规则:即你拒绝一位朋友借款,并不会失去这位朋友,然而,你却喜欢假意答应他的借款要求。出于同样的理由,你并不准备由于你行为举止的骄傲与粗心而疏远别人;但是,倘若你对他们太和善殷勤,那么,你就会促使他们变得妄自尊大、令人难以忍受,最终将使你们的友谊破裂。


这会使那些人心理失去平衡,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依赖于他们的。于是,他们便会以蛮横无礼、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你。的确,有这样一些人,当你与他们交往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粗鲁野蛮。例如,倘若你偶然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论一些心底的秘密时,他们立刻会自以为能够随意伤害你,并且试图违犯社交规则。这就是为什么你愿意与之结交的人如此之少的原因,并且也是为什么你应当避免与庸俗之辈交往的原因。如果一个人最终认识到我虽然依赖他,但是,他更依赖于我,那么,他立刻感到仿佛我从他那儿偷了什么东西;他将会竭尽全力要报仇雪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唯一能够达到超然境地的方法是让人们了解到你是独立于他们的。


根据上述观点,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经常感到没有他们你也能生活得非常好,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它将会使友谊更加牢不可破。甚至,在你与他们的交往中,你偶然流露出一丝轻蔑之意也无妨;那样会使他们更加珍视你与他们的友情。正如一则意大利格言所说的:“轻视他人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极为尊重一个人,那么,我们则应该把上述想法视为一种罪恶而隐藏起来。这样做并不让人感到高兴,然而,它是正确的。对待一只狗都不应过分和气,更何况对待人!


第29节


常有这种情况,即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伟大天赋的人在世俗智慧和人事关系方面的知识显得奇缺和匿乏,当他们年轻时尤其如此;因面很容易被人欺骗、哄瞒或被引入歧途;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在立身处世方面则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理由在于,当一个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经验时,他就必须藉他自己先在的知识去进行判断,并且,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先在的知识与经验相比绝不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先在的知识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自私自利观点。这与那些品质和精神都高于普通平民的人的情况不同。严格说来,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面言,他们与另外一类人大相径庭,当他扪以自己的高水准去衡量、评判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


但是,倘若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最终认识到(作为他的亲身经验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教训),在一般情况下,可期望人们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五、六十岁的人在道德上、理智上是什么样的,如果环境并没有让你与他们建立关系,那么,你最好还是避开他们,尽可能不要与他们共事,——而且,你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他们可悲的中庸和卑劣的本性:他们的人生道路如此漫长,你将不得不为已往形成的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扩展和补充;同时,你还将犯下大量的错误而使自己受损。


此外,当你真正接受了你曾受惠于它们的种种教训之后,你再置身于那些你并不了解的社团时,偶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你将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显得那么通情达理——无论是在他们的谈话中还是存他们的行为中——事实上,他们是相当正派、诚实、有道德、可信赖的人,而且,他们还非常机敏和聪慧。


但是,你不应当为上述现象所迷惑。人在本性上并不像那些拙劣的诗人,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傻瓜或恶棍,他们做得如此笨拙但意图则是明显的,即要使你以为诗人在操纵着他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可以不断地推翻他们的意见并警告你:这是一个傻瓜,那是一个恶棍,别管他们说什么。人的本性的作用像莎士比亚和歌德所说的那样,塑造了他们的每一个人物——即使他是魔鬼——的诗人们以其若干诗篇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似乎完全是公正不偏的;那些人物被描述得如此客观以致激发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并促使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因为,像那些本性的作品一样,这些人物中的每一个都是作为某种隐秘的规律或原则的结果而形成的,这使他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显得那么真实自然并因此而是必然的。如果你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能看见长着触角的恶魔或晃着铃的傻瓜招摇过市,那你必定受骗成为恶魔或傻瓜的牺牲品或玩物。


应当铭记于心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或者如一轮圆月,或者像一弯月牙。他们向你展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个方面。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模仿的内在天赋——即他能制作一副掩盖其真实面目的假面具,以便能使自己看起来仿佛生来如此;由于他总是在他个人本性的圈子里精心设计,从而使他在扮演适宜他的假象时往往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但是,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虚假骗人的。无论何时,只要他想得到别人的奉承就戴上他的面具;你或许注意到这面具是蜡或纸板做的,别忘了那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摇尾乞怜的狗没有不讨人喜欢的。”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要对一个新近结识的人给予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很可能会大失所望,并且,你会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我所谈论的这个主题还有另一个需要提及的事实,即一个人的品性往往是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而表现出来的,——因为此时他是毫无戒备心理的。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心以及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缺陷是通过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那么,你将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尽管他会掩饰这些弱点和缺陷,伪装事实。这是一个不应失去的机会。如果在日常琐事中——即生活中细琐的小事,这是些最低规则也不适用的事情话——一个人对别人冷漠无情,只是一味追逐有利或适宜于他自己,却有损于他人权利的东西;如果他擅用属于大家的东西,那么,你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毫无公正之心的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只有法律和强制才能束缚他。出门在外千万不要轻信这种人。如果他有胆量破坏他个人交际圈的规则,并且在他这么做却不受惩罚时,他将会进而破坏国家的法律。


倘若普通平民都是优点胜过缺点,那么,信赖他的正义感、他的刚直不阿和感激之情、他的忠实、挚爱和同情心,而不是利用他的胆小怯懦,这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反之,倘若缺点胜过优点,那么,采取相反的办法则更为稳妥。


倘若我们与之交往或必须与之交往的任何人表现出令人不快或令人厌恶的品质,那我们就必须思忖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容忍其品质经常地或以更恶劣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之保持往来。关于对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是勿庸赘言的,因为言谈毫无益处。我们必须对此表示容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过,我们还应记住我们将因此而使自己遭受再次损害。倘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我们那可尊敬的朋友立即并且永远断绝关系;或者,把他看作一个不合格的仆人,毫不犹疑地将他解雇。因为,必要时他将不可避免地要重新犯罪或作恶,即使此时他装扮出与他的厚颜无耻格格不入的那种深沉和真挚的感情。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可以忘却一切,绝对地忘却一切,——除了他自己,他的品性。因为,品性是难以改变的;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均源于一种内在的本性,由于这种内在的本性,他在类似的环境中的行为总是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顺便提及我的那篇题目为《论意志自由》的获奖论文,读者只要仔细研读这篇文章就会消除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困惑。
[1] 不念旧恶,意昧着抛弃以昂贵的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原注。


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旧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当他第一次在背后干了些损害你们之间友谊的事时,你宽恕了他,他就可能变本加厉,越发大胆放肆,因为,他已经悄悄地意识到你不能不与他交往。当你重新雇佣一个曾被你解雇的仆人时,他也同样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此外,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非亘古不变。实际上,人的行为和情感像他的兴趣一样变化多端;他在这方面的朝秦暮楚就像是一张巳填好的短期支付的汇票,一个人没有拒付而是兑现了它,可见其目光之短浅。因此,若想知道一个人在工作时的言行举止,不应寄希望于他的慷慨承诺和誓言旦旦。因为,即便他显得那么真挚诚恳,实际上他对自己正谈论的问题一无所知。那么,怎么才能窥探他的踪迹并预测其动向呢?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充分考虑到他所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他的品性可能与之发生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可能波及的范围。


假如你想深人了解大多数人赖以构成的那些真实而又令人伤感的要素,那么,一个意味深长的发现将使你获益匪浅——即人们溶于其作品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恰是对其现实活动的绝妙注释,真可谓文如其人,并且,反之亦然。如此获得的宝贵经验无论于己于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可使你避免错误的想法。但是,假如你在现实生活或者文学作品中碰到某些特别粗俗或愚昧的人,你也千万不要为此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而应当把它仅仅看作对你获取知识的一种补充——即在人类品性的研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新事实。你应当像一位偶然发现了一种罕见矿石的矿物学家那样对待它。


当然,也有一些事实,它们是极为特殊的例外,让你简直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不过,一般说来,古人的教诲是千真万确的,世道依然不见好转。在野蛮国家,人类彼此吞食;在文明社会,人类互相欺诈;这就是所谓世上的一般风俗常情!国家以及一切精密的政治机械系统是什么?国家内部或国际事务中的强权统治又是什么?——只不过是制约人类无止境的罪恶行径的森严壁垒!无论何时,一个国王只要牢牢地掌握着王权,他的人民总会达到某种程度的繁荣富强,他便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指挥他的军队像一帮强盗侵扰毗邻的国家,难道这一切不正是历史向我们昭示的吗?难道所有的战争归根到底不都是为了掠夺吗,从荒蛮的远古时代到较近的中世纪,战败者都将沦为奴隶——换言之,他们被迫为那些战胜者们所役使;那么,在战败与交纳战争税之间所显示的人类本性的差别又何在呢?


伏尔泰说,一切战争都是掠夺。德国人应当以此为戒。


第30节


没有人能够塑造成完全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每个人都要受某个先定规划的指导,并遵循一定的普遍规则。但是,如若过分循规蹈矩,就会在一个人的天性中硬塞入某种非自然、非固有的东西,然而这样一来他的品性将成为虚伪的习性,这种习性是经过理性的雕饰逐渐形成的,并且,他会立刻发现本性是难以压抑的,如果你驱逐它,它将会不顾一切地回归再现。


理解一条行为规则相当容易,甚至可以无师自通,说得头头是道,然而,转身又会在现实中违犯它。但是,这倒不是使人失望的原因,你不必以为不可能依照某些绝对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但最好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吧,休将会更如幸福。在这里,正如一切旨在实际效果的书本教诲一样,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理解准则,其次才是学会如何实施于行动。人们经过理智的努力立刻从理论上把握它,但是真正付诸行动则需要时间的历程。


一名中学生能够学会用一种乐器奏出各种悦耳动听的旋律,或学会不同的姿势优美的剑术,当他出了差错时——这完全是可能的,——无论他如何竭尽全力也会认为不可能找到什么规则,然后,他将认真熟记乐谱或者勇敢地要求参加比赛。尽管如此,通过一系列挫折、失败和不断的努力,他将会在实践中逐步成熟完满起来。在做其他事情时,情况也往往如此,例如在学习拼写和说拉丁文的过程中,人们就可能忘记它的语法规则。唯有经过长期实践,傻瓜才能变成大臣,急躁的冒失鬼才能变成精明世故的老手,或者,热诚坦率的人才能变得谨小慎微,高尚豪爽者才能变得乖戾卑下。虽然这种自我约束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结果,并且总是由一种外在的压力所致,但本性毕竟不再是无法改变的,有时甚至会果不其然地被征服。或者依照绝对的原则而行为,或者出于内在的能、倾向而活动,二者之间的差异与一件工艺品——比如说钟,无论其构成或运动都使人感到它是无定形并且无活力的东西——和一个活生生的其外表和本质一致且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之间的不同如出一辙。


据说拿破仑皇帝曾信奉这样一条格言,它准确地表达了后天的习性与先天的本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这条格言是:一切不是出乎自然的东西均是不完满的;——它是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则,无论在物理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都是如此。就我所知,这条格言唯一不适用的是砂金石,这是一种矿物学家们熟悉的矿物质,它的自然状态与经过加工的非自然状态是无法相比的。


上述关系使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以驳斥任何形式的矫揉造作。这句话常常会激起我们对矫揉造作的轻蔑心理。首先,因为它证明了怯懦,这种怯懦的基础是害怕、恐惧;其次,它证明了自我谴责,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试图表白自己,因而他所展示于人的比他实际具有的要好得多。假冒并向人炫耀自己优越恰恰证明他并不具备这种优越性。无论这种优越性是勇气、学识,或是才智、机敏,还是在占有女性、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成功,抑或他所自恃的其他任何东西,你都可以从他的夸耀中推断,正是在这些方面他是一无所有的失败者。因为,一个真正具有能力达到完满状况的人,是绝不会想到要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的,因为他满足于了解自己拥有的一切。有一句西班牙谚语:“高声叫卖者的货物最差”。


它是对上述现象的一针见血的揭露。毫无疑问,正如我所说的,任何人都不应当放纵自己,不应当坦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因为人性中卷有许多罪恶的、兽性的方面,而这些丑恶的东西需要掩藏起来。这种说法虽然为虚饰的消极态度作了辩解,但并没有证明那种虚构的优越性是合理的。此外,还应当牢记首先要分辨出什么是假冒,然后才进一步弄清假冒的是什么。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假冒是绝不能长久的,总有一天假面具会被识破。塞涅卡说,“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伪装自己,因为本性将重申其欲求。”


第31节


一个人走来走去却从未感到自己躯体的重量,但是,倘若他想挪动别人的身子则立刻会感到沉匈甸的;同样,一个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熟视无睹。这种安排有一个有利之处:即它使其他人成为一面镜子,一个人可以从中看到他自己本性中一切罪恶的、愚昧的、无教养的以及令人厌恶的东西。有则古老的故事曾讲到一条狗所对之狂吠不已的正是它自己的影子。它所看见的正是它自己,而不是它所幻想的什么别的狗。


批评他人的人总是努力再塑自身。那些习惯于暗中窥视别人一举一动的人总是希望了解他们在干些什么,并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具有充分的正义感,或者至少有足够的自豪感和虚荣心,以免重犯自己曾严厉谴责过的错误。


而那些宽容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要求待人以宽、并希望别人待己亦宽。《圣经》说得倒好:只见他人之瑕疵而无视自己之大错。眼睛生来就是只见他物不见自己的,因此观察别人,非难别人,是认识自身的绝妙途径。我们需要一副透镜以穿过外貌而直视我们内在的精神品性。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作品的风格。如果你对这些风格中的某种愚蠢的念头不是予以责备而倍加赞赏,那么,你很可能去模仿它。这就是为什么拙劣的作品能在德国风行的原因。德国人是极宽容的人民——这是人所皆知的事实!他们的格言是:“请相互宽恕彼此的过错。”


第32节


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年轻时常以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联盟从根本上来说是其本性中的理想,也就是说,这些关系与联盟是奠定于如下基础上的:地位或情感的相近、志趣或才智的类似,如此等等。


然而,随着时光的沆逝,他逐渐意识到那些关系与联盟赖以存在的真正基础;即它们是建立在某种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才是几乎全部关系的真实基础:甚至可以说,除此而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还有建立在其他基础上的关系。因此,我们看到,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所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工作,所拥有的国籍,或家庭关系来评价、衡量他——简言之,根据由因袭的社会等级所赋予他的地位和品性来评价他,就像他是已被标价待售的货物。至于作为一个人,他的内在本质是什么——亦即评价他本人个性的尺度——则从不考虑;并且,这种关于人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奇谈怪论,一旦有人认为它令人讨厌,就会或者严加驳斥,或者置之不理,这在现实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但是,一个人价值越大,他在传统社会中的乐趣越小;并且,他会竭力从他所热衷的领域中退缩出来。这些传统的社会等级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究竟何在?简单地说,原因就在于,在我们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到处是贫困和匮乏,因此,生活中最根本、最首要的事便是设法缓解匮乏,减轻痛苦。


第33节


正如纸币而非真正的硬币在世界流通一样,诚挚的敬意和真正的友谊也可能出现虚假的替代物,有时我们以为得到了友谊和尊重,其实只是某种假象。


另一方面,也许有人会问是否有人真正该得真的硬币。就我而言,与一百次这种对人类尊严的证明相比,我更尊重一只诚实的摇尾乞怜的狗。


真诚坦率的友谊是以一种对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所表示的强烈同情心为前提的,这种同情心本质上是纯粹客观的,毫无私心的,这反过来又意味着自我与友谊对象之间的一种绝对的同一性。人的本性中的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如此强烈地对抗着诸如此类的同情心,以至于真正的友谊只能属于那样一类东西——例如,海蛇,——关于它们,没有人知道它们只是神话传说里的东西,还是真的存在于某个地方。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时常呈现出真诚坦率的友谊的某些蛛丝马迹,然而一般说来,某种隐秘的个人利益仍构成其基础,而它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利己心中的一种罢了。但是,在一个万物皆完美无缺的世界上,这种真实情感的迹象是一种使人净化高尚的力量——它能藉助冠以那些关系以友谊的名誉而发挥其作用,因为,它们远远高于人类中流行的那种普通的友情。后者是这样一种情感,即如果你听说自己亲爱的朋友在背后对你说三道四,你绝不予以任何回击。


且不说,如果你的朋友打算为你作出巨大的牺牲才是对你的真正帮助,但是检验他的真情实意的最好办法还是莫过于让他获得你已发生不幸事件的消息。此时,他的面部表情或者显示出对你的真实诚挚的同情;或者无动于衷、漠然置之;或者流露出并非同情的某种感情,在这里,拉罗斯福哥的人所皆知的著名箴言:“人们总是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得到了证实。的确,在这样的时刻,所谓的朋友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除了把你最近遭到的麻烦和困难告诉他们,或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坦露你的个人隐私以外,你几乎没有什么更好办法以保证他们高兴起来。这就是人类特有的本性!


无论你多么不情愿承认,疏远和长时期的分离总要损害友谊。那些我们无法见面的朋友——即使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虽然也时常萦怀于心中,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牵挂将会逐渐淡漠,并且最终会变成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理智——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惯例而维持下去。与此相反,我们对那些不断地出现在眼前的人却抱有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只是些供人玩赏的小东西。这表明人们的情感天地是多么狭小,歌德在《塔索》中关于当下时刻的作用范围所作的评论是何等正确:“当下时刻乃是一位威力无比的女神。”


所谓房屋朋友是极形象的称呼,因为他们只是房屋而非房屋主人的朋友;换言之,他们不像忠于主人的狗倒更像依恋房屋的猫。


你的朋友们将会向你表白他们是多么地真诚,你的敌人更是如此。把敌人的责备当作一帖灵丹妙药吧,它会使你具有自知之明。


常言道,患难之交最珍贵。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你只要一交上一位朋友,他就说是患难朋友并且立刻开口向你借钱。


第34节


一个试图凭藉其才华和精明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列的人,必定是个未经世故的人。这种品性极容易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忌恨与不满,而他们又不得不隐瞒甚至不承认自己愤恨的真正原因,这实在让人不堪忍受。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感到或认为他的谈话对象要比自己更有才华,更机敏[1]。那么,他就会因此而不知不觉地暗自断定:那对话者一定相应地对自己的才能评价较低。这是一种推理的方法——一种省略推理法——它常常导致推断者满腹忧愁或一腔怒火。格雷西安的话是完全正确的,他说:若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唯有显示自己像牲畜那样愚蠢、粗蛮[2]。
[1] 参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256页(第四版)。在那里,我引用了约翰逊博士和歌德青年时代的好友默克的话。约翰逊说:一十人若想激怒大多数人,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与别人交谈中炫耀自己才华出众。当时,人们似乎很高兴,但实际上,他们妒火中烧,暗自在心中诅咒他。(博斯韦尔:《约翰逊传》,第74页。)——原注。
[2] 巴尔萨洋格雷西安:《立身处世要则》,第240页。格雷西安(1584-1658)是位西班牙散文作家,耶稣会会士,他的作品主要描述了他对千姿百志的人生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叔本华和许多人一样极为欣赏他的人生哲学,并将他的《立身处世要则》,译成德文。此书直到17世纪末才被译成英文。——译注。


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精明,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而且,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语都会使一个普通平民的心理受到严重的纷扰,这是很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妒忌心将使他顿生敌意。因为,人们从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中获取到极大的喜悦,这在日常生活是司空见惯的,而如果没有与他人攀比的心理,则虚荣心也就无从满足。一个人最能引以为自豪的莫过于他的理智能力,因为,正由于这种理智能力才使他在这个动物世界中保持威严的地位。如果让某个人看到你的才智绝对地优越于他,或者让其他人看到这一点,是极轻率鲁莽的;因为他会渴望报复,并且常常会伺机伤害你;在这里,理智已让位于意志——一切都根源于那种深深的敌对情感。因此,地位和财产在社会上总是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而理智才能却从不能有此企望。被忽略、受冷落,对于它就是最好的遭遇了。倘若人们注意到某个人的才智,那也是因为他们视其为不恰当的鲁莽言行,或认为其主人对它并没有合法的权利,却竟敢以此倨傲。于是,人们为了报复他的行为,以泄心头之恨,便在暗地里试图以其他方法来羞辱他;并且,如果他们在那里潜伏不动,那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恰当的良机罢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很可能谦卑恭顺,但是,只要他的才智出类拔草,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而很难得到人们的宽恕。萨迪在《蔷薇园》中评论说:“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人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


与此相反,愚钝倒真正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温暖使身体感到适意一样,这种舒适感对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一个人感到寒气袭人而想取暖,那么,他会自然而然地靠近壁炉或走到阳光下,他在寻找同伴时,很可能产生这种感觉。但是,这就意味着他将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招人讨厌。一个人若想讨人喜欢,他就必须在才智方面逊人一筹。这种情形也同样适应女人的美貌。向你所交往的人证实你的确逊色于他——这实在是件难事!


想一想,一个相貌说得过去的姑娘是多么热情而又诚恳地欢迎一个显然要丑陋得多的姑娘。尽管我猜想你可能宁愿坐在身边的男人比你年轻,而不愿他比你年纪大。但是,就男人而言,一般不会对肉体的美考虑得那么多。这便是为什么在男人中,对肉体美的关心常常是愚钝的和无知的,而在女人中,相貌丑陋的人则是受欢迎的和不可缺少的原因。[1]据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脾气极为谦和,大家都为关照他们而寻找种种口实——这些口实不仅蒙蔽了他们,也掩饰了大家之所以喜欢他们的真实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大凡精神上出类拔萃者总是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人们由于嫉恨而疏远他、孤立他,并且貌似公允地对他的行为举止说三道四。美貌,在女人中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人应当永远不要作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的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对她的美貌作不悦之色:并且,为了她自己以及她女儿的缘故,她会理直气壮地将那美丽的女人当作傻瓜辞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身份不同于个人的品性——后者只能通过对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见绌,——它是通过一种影响过程而发挥其效应的;就像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一样。
[1] 
如果休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那么,朋友和熟人尤其是你达到目的必不可少的保障。一人会因他的多才多艺而感到骄傲,并且他不喜欢去奉承那些才疏学浅者。因此,伟大的才智应当小心翼翼、藏而不露。而智能较低者则相反,他应当具有谦卑、殷勤、善交际的品性,能与一切低下的、不幸的东西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这便是为什么后者拥有如此之多的朋友帮助他、鼓励他的原因。
上述看法不仅适用于政治生活中的发迹,而且适用于一切有关荣誉和尊严的竞争,甚至适用于科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声誉之争。倒如,在社交场合,平庸——这是一种极易为人接受的品性——总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当一个人的才智未受赏识或根本不受赏识时。不仅社交场合如此,其他一切事物均如此。——原注。


第35节


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和空虚:我之所以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要求自己主动关心过问而宁愿相信别人;之所以说自私,是因为我们迫于自身事务的压力而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秘密;至于空虚,是指我们有引以为自豪的事物,却企求别人的信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期望人们相信我们,就像我们相信他们那样。


不过,人们若不再相信我们,我们也不应生气发怒:因为这真正意味着他们把它看作一件极罕见——的确如此地罕见,以致我们怀疑它是否仅仅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事,以对诚实表示真挚的敬意。


第36节


温文承雅——中国人视其为一种基本的美德——根植于两种至关重要的方法。我曾在《伦理学》中对其中之一加以解释;另一个便是如下所述:对于人们可悲的缺点——无论是道德上的抑或才智上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加任何谴责,而是保持缄默,这就是温文尔雅。并且,既然这些缺点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点炫耀的意味,那么,这种结果总是于双方都有益处的。


因此,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而举止粗鲁野蛮则完全是愚蠢的。由于有害无益而且固执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对立面,就像把房子建在火上一样,简直是精神错乱。因为,彬彬有礼就像是一枚伪币——一件一目了然的膺品,只有傻瓜才会吝啬不舍。


聪明人则在需要时慷慨解囊。在所有的国家里,用“您恭顺的仆人”这样的话作为信尾用语,已经成为习惯。(只有德国人是用Diener指谓仆人[servant]的唯一民族——当然,它并非指真正的仆人!)但是,如果滥用文雅,竟致危及你成功的可能,则如同在应当付出真钱之处,你却以为只需付伪币一样。


蜡——就其天然状态而言,是一种既硬又脆的实体,——稍微加点温则变得柔软如泥,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同样,尽管人在本性上更容易变得乖戾、刻薄,但只要对他们温文尔雅,和善友好,你就能使他们变得柔顺谦和。因此,文雅之于人性如同温暖之于蜡块。


当然,要做到举止文雅并非易事,我的意思是,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而大多数人却根本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人们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他们仍有极大的兴趣。将文雅与自尊结合起来真是智慧的一大杰作。


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动辄就对一种伤害大发雷霆,——伤害这个词的严格意义是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一方面,如果我们并没有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作如此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并投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弄清一个人私下里将传给另一个人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假如人们偶然听到自己的熟人在议论自己,假如他们可能受到非议,哪怕是极微小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想像出他们的心情。你绝不应忽略这样的事实;即温文尔雅只不过是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具而巳:如果这张面具稍微变换一下位置或挪开片刻,肯定会让人惊得大叫起来。此时,一个人若的确粗鲁无礼,那么,拿掉面具的他就仿佛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扫往昔之斯文,留下的只是令人厌恶的面孔。


第37节


你绝不应当以任何某个人为典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环境,并且性格的差异也使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同样的事两个人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一个人只要对他所谋之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顺其本性而为之。


结果必然是,每事各有其独特之处,否则,一个人的言行必与其本性不符。


第38节


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因为即使你能活到麦修彻拉[1]的年纪,你也绝不可能让他反对自己所相信的事——尽管它是荒诞不经的。
[1]
 麦修御拉,《圣经》中的长寿者。——译注


也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易冒犯他人,并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是难乎其准。


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且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想像自己正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一个人一来到世界上就带着这样的观念,即唯有他才真正具有至关重要的使命,如果他安然无恙,就会认为自己的运气好。


第39节


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种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既然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而理智仅仅是第二性的派生物,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而不愿认为意志的昂奋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第40节


即便你对自己的褒奖完全是公正不倚的,你也绝不能受此诱惑而误入歧途。因为,虚荣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则极为非凡杰出,假如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我炫耀,尽管他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人们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是出于虚荣心而大谈自己,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多么像一个十足的大傻瓜。


虽然如此,培根的话或许还有些道理,正如你身遭诽谤时,若反唇相讥、恶语相还,即会招致报夏,自我炫耀也同样如此;结论是:稍有点自我吹嘘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第41节


倘若你怀疑一个人正在向你撒谎,并且你对此有充分的理由,而你看起来又仿佛相信他的每句话。这将会怂恿他继续撒谎,他将更加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说法,最后他终于会落得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再者,倘若你察觉一个人正试图向你掩饰着什么,但又露出了蛛丝马迹,你看来并不相信他。你的这种敌对情绪促使他向你和盘托出事情全部过程,竭尽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问。


第42节


你应当对你个人的隐私保密,在这方面,对你的熟人——尽管你们关系密切——与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样,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所看见的东西。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迁移,你将会发现即使让他们知道有关你的最无伤大雅的事,也是极为不利的。


并且,一般说来,沉默寡言要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聪明才智;因为,沉默是老成持重的表现,而多言则给人以空虚自负之感。


一个人经常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这两种特性;但是,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畅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不愿意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生气勃勃、精神旺盛的人,从高谈阔论——尽管并没有人在听——中体验到一种宽慰,但不应沉湎于其中,更不要使它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思想正是藉此种途径而与言谈建立极友好的关系,而谈话很可能变成一种出声的思想过程。要做到老成持重,就必须在所思与所说之问设立一道宽宽的鸿沟。


我们时时以为人们根本不可能相信冒充我们的骗子所说的话,其实,他们压根儿想不起来要去怀疑那些假话。但是,如果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来怀疑,那么,他们会发现若要再相信那些话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常常经不住诱惑而泄露一些事情,仅仅因为我们猜想人们不会注意它们,——这正像一个人惊慌失措,或者说他以为他无法再坚持站稳脚跟,而从高处摔下来一样。他的处境给他造成的苦恼如此巨大,以致他认为最好是立即结束现状。这是一种被称作“恐高症”的精神错乱。


然而,不应当忘记的是人们在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多么精明,虽然在其他事情上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敏锐来。这是一种为人熟知的代数学:给他们一件据以判断的事实,他们就能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讲述一件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而叉不提任何人的名字,或详细描绘某些你所喜欢的人,那么,你就应当注意不要在你所讲述的事件中加进某些明确的事实——无论它多么遥远,也不论它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还是某个具体日期,或是仅在很小范围内才涉及的某人的名字,或是其他任何与此事件有哪怕极细微关系的事物,——因为那立刻会给人们提供某种实在的东西世进行判断,并且,他们会藉上述代数学的帮助一举发现其他一切。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会变成一种热情:他们的意志驱策着他们的理智,不断地追寻着答案,一直达到最终的结果。因为,无论人们对普遍真理多么兴致索然,但是对于具体细节的描绘却是热切无比。


与我上面所说的一致,人们将会发现凡是自称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无一不极力推崇践履沉默寡言,并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这一点。所以,并非我一定要有意扩大这一问题的范围。不过,我可以再补充一、两条人所熟知的阿拉伯谚语,这些谚语尤其与我之前所述相吻合:——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
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结出宁静和平之果。


第43节


与其钱被别人骗走,不如将它用光。因为,这样还可以使你一举赢得精明之称。


第44节


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仔细观察并记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无论如何,仅与你自己有关——你会因此而以他的行为方式为楷模;但是,绝不要忽略以下事实,即品性是难以改变的,忘记一个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挣来的钱一样难。因此,你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这只能算是半个处世智慧,还须加上另一半才是完整的,即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的确,这个世界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准则,一个人唯有依赖这两条准则,才能幡然醒悟而不为之所蔽。


第45节


怒气冲冲地对人说话,以表示你对所说之事或所见所闻的不平,这完全是多余之举——也就是说,是危险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它们。因为只有其螫刺有毒的冷血动物才会这样做。


第46节


说话模棱两可是精明人处世所惯用的计谋。它意味着让别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如果听话者反应迟缓,则根本把握不住你说的话。与此相反,如果你说话意思明确,则能抓住听话者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如果你举止文雅,语调柔和,那么,对听者公然非礼,或冒犯也无妨。




《叔本华论说文集》第二卷 劝诫和格言 三、了解他人



评论
热度 ( 5 )

© _霱歆 | Powered by LOFTER